社区 > 文章 > 详情 返回

医用非织造口罩的后处理技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各种医疗防护物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医用非织造口罩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介绍了医用口罩的后处理技术,以期为口罩生产和研究提供帮助。

 

 

1.医用非织造口罩的抗菌技术

MAJCHRZYCKA K等研究表明,微生物于传统医用非织造口罩的材料,比如纺粘布、熔喷布、针刺布上的生存能力和非织造布的种类不相关,而与其自身品种相关。提高材料的抗菌能力主要从纤维原料和后整理两个方面开始。目前,一般采用后处理的方式提高医用口罩的抗菌性能,比如使用抗菌剂或抗菌微胶囊对基布进行抗菌处理。贾芳等人用天然抗菌剂壳聚糖对无纺布材料进行后整理,利用壳聚糖的阳电荷性破坏细菌蛋白质,使其失活。具有相同抗菌机制的抗菌剂还包括改性季铵盐抗菌剂等。此外,可以利用微胶囊技术,把抗菌物质制成球状微胶囊,对口罩无纺布进行抗菌处理,以提高其抗菌性能。

医用非织造口罩

2.医用非织造口罩的防溅射技术

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溅性能。纤维越细,口罩材料的孔隙越小,抗血液渗透性越强,但透气性会降低。因此,在实际防溅射整理中,需要平衡透气性和拒液性。防溅射处理包括拒水、拒油、拒酒精、拒血、拒体液等。常用的整理剂包括氟碳化合物和C8氟系整理剂。整理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以及防污效果,但C8氟系整理剂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目前,无氟整理剂是一种发展趋势。齐国瑞等利用RUCO-DRY ECO无氟拒水整理剂,通过喷雾装置对低面密度的水刺布进行整理之后,得到单面导湿的面层卫生材料,预计将用于医用非织造口罩。

医用口罩

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此,医用非织造口罩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许多在政府号召下增产口罩的企业对口罩用非织造布的原料、生产工艺和后处理技术缺乏了解。为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医用口罩的后处理技术。

评论(0)

您登录后可以评论,

登 录

作者

sales6

文章

29

查看

7449

粉丝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