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非医用防护口罩作为重要的防护用品之一,迅速成为了热门产品。然而,随着非医用口罩产量的增加,各种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出现了。
根据2020年全国监督抽查,2020年全国总共抽查了非医用防护口罩1670批次,不合格565批次,整体不合格率为33.8%。其中,过滤效率和防护效果是不合格的最大原因,占不合格批次总数的27%.9%和23%。同时,2020年召回该种口罩的原因有73.7%是防护效果不合格,其次是22.2%过滤效率不达标。
根据上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非医用防护口罩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质量问题。
首先,标志不规范。有些企业没有在包装上注明实际值,也没有明确说明产品的用途。在现有的标识下,消费者很难知道儿童防护型口罩和日常防护型口罩的防护等级。同时,大多数非医用防护口罩产品不标明颗粒物过滤效率,只标明细菌过滤率≥95%,有误导消费者的风险。
二是过滤效率不合格。过滤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口罩滤除目标杂质的百分比。又分为颗粒物、细菌过滤效率两种。分别作为衡量口罩对亚微米颗粒的过滤效果以及口罩在受到含有细菌的气溶胶攻击的时候滤除细菌的能力。如果过滤效率不合格,将会导致“戴而不防”的现象,增加佩戴者染病的风险。
第三,防护效果不达标。防护效果是指口罩在标准头模上,阻止环境种的颗粒物进入口罩内部的能力,这是衡量口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防护效果以及材料的过滤性能、面部贴合度密切相关。
第四,呼吸阻力不合格。呼吸阻力是指,过滤层在呼吸过滤的过程中对过滤气体流动的阻力,分为压力差、通气阻力、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等。佩戴口罩时,需要完全覆盖口鼻。如果口罩的呼吸阻力过大,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呼吸,导致氧气吸入不及时而缺氧。
第五,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处的断裂强度不合格。口罩带是将口罩固定在头部的绳带。断裂强度包括口罩带与口罩带和口罩体间的连接强度,它反映了口罩的物理结构。如果这项指标不合格,消费者将不能正常佩戴口罩,或在佩戴口罩时有面部暴露的风险。
第六,PH值不合格。PH值反映产品酸碱度(正常范围为4~8.5),当口罩PH值超过正常值的时候,会破坏皮肤上的弱酸性物质(健康皮肤表面呈弱酸性)。长期佩戴会刺激人体皮肤,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危害消费者健康。
目前,非医用防护口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之一。了解现阶段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的现状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评论(0)
您登录后可以评论,
登 录